13337735517

编导艺考文艺常识之简单中国古代戏曲史——(五)~(七)

编导戏文 2021-07-25 14:33:35

第五单元  杂剧的衰微与南戏的兴起

一、名词解释:

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,在苏南杂剧结合南方地方曲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形式。温州是它的发祥地。

永乐大典戏文三种《张协状元》、《宦门子弟错立身》、《小孙屠》

四大声腔:  昆山腔、 海盐腔 、余姚腔、 戈阳腔

传奇:用传记体写奇怪事。唐指文言小说;宋指诸宫调;元指杂剧;明清指戏曲长者。

《荆刘拜杀》包括:《荆钗记》《刘知远白兔记》《拜月亭》《杀狗记》

 

二、比较南戏与北杂剧异同

南戏的形式特点:一般先由副末出场,介绍剧情,从第二出开始,其他角色相继入场;

②南戏称“一场”为“一出”。北杂剧称“折”。南戏的剧本没有固定的出数,可以二十多出,也可以三十多出等。也可以是五十多出,伸缩自由,体例比北杂剧扩大。

③曲调不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,不限一韵到底。

④不必一个人独唱,可以接唱,合唱。

 

三、郑光祖的《倩女离魂》中的分别代表什么?

反映当时妇女在婚姻上的两重担忧:父母作梗(肉体)和男子负心(灵魂)。

 

四、《琵琶记》中赵五娘的形象

她是封建社会受苦受难的普通妇女的典型。她勤劳、善良、淳朴、勇于承担各种困难,她奉养公婆。自己吃糠,婆婆死后,卖发埋葬,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抚养老人的愿望。她有顽强的生命意志,收到压迫,又看到苦难的尽头,曾想到自杀,但一想到公婆无人奉养,又打消了念头,于是她就继续生活下去,这个人的形象,反映了封建家庭制度之下妇女的悲剧命运,也歌颂了她的高尚品德。

 

第六章 元代散曲


一、元代散曲的总体特征

表现了一种非正统的思想意绪和人生态度。摒弃了温文尔雅的艺术格局,以“俗”为雅,寓庄于谐,嬉笑怒骂,淋漓酣畅,形成了以俗、谐、露为主要特征的艺术格局,是古典诗歌艺术审美趣味的大的转变,用通俗代替了高雅,用诙谐代替了庄重,用刻露代替含蓄,从根本上讲是反传统的艺术特征。


第七章 明清戏曲概况


一、汤沈之争

是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文采派与以沈璟为代表的本色派之间的争论。来源于戏曲的改编。沈璟曾将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改编为《同梦记》,沈璟对《牡丹亭》的删减改剧的改编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。(汤显祖认为不能改一字,改一字则意思就会变)版权之争后变为戏曲主张之争。汤沈之间文采和音律之争不期而遇。两人戏曲主张争锋相对,汤强调文采沈强调音律。汤沈之争是戏曲史上一件大事,也是好事,通过争论,人们对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重视,促进了戏曲的发展繁荣。

 

二、汤显祖

《临川四梦》又名《玉茗堂四梦》:《紫钗记》、《还魂记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南柯记》、

 

三、康海

《中山狼》

 

四、徐渭

《四声猿》


包括:《狂鼓史》(《渔阳弄》)、

          《玉禅师》(《翠乡梦》)、

          《雌木兰》、

          《女状元》

 

五、《四声猿》的总体特征

《四声猿》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、狂放不羁的性格,,是徐渭杂剧的思想精髓,流露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,歌颂了历史上巾帼英雄的文韬武略,表达了女性的卓越才华。情节简单、形式自由、结构紧凑、折数较少、南北曲并用,相互取长补短,曲词铿锵遒劲,激昂慷慨,直接影响了汤显祖。

相关专业

编导戏文艺考专题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