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337735517

编导艺考影片分析《解救吾先生》:纪实影像解读

编导戏文 2021-07-23 10:12:04

导演丁晟的电影创作追求真实的艺术,将真实生活的诸多元素进行艺术的提纯,在电影语言的包装之下塑造成为艺术真实。电影《解救吾先生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这种艺术真实,本片对“吴若甫绑架案”的高度还原,事件主角吴若甫的加入,都让本片具有以往同类型警匪片不具备的真性,而本文小编也以此为切入点,从纪实影像的角度解析这部电影,供广大艺考生们和编导艺考培训机构参考学习。

视听语言的纪实感

 主观视角的大量使用,增加了影像的纪实感 

主观视角展现人物内心,将观众代入叙事中,增强了纪实感。如,影片开头的一段镜头,就以主观视角向观众展示了繁华喧闹的都市中暗藏的危机。焰火在都市的上空炸开,镜头中车流如织,熙熙攘攘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事情。随着镜头的快速剪辑,观众可以感受到,此时镜头的主视角处于移动的车内。这一段的主观视角,形成了对车外世界的窥视过程,既可以表现出绑匪行动之前的忐忑不安,也可感觉到车内与外部繁华喧嚣世界的隔绝,从而进一步使观众体会到车内之人与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。主观视角将犯罪分子的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,同时也表明了他们被社会抛弃的身份。

 对声音氛围的营造,增强了纪实感 

导演对声音的营造,拉近了观众与故事的距离。比如影片的结尾,当特警破窗而入的时候,导演使用了将近半分钟的静,在这一段当中,警察冲进小屋、制服绑匪、吾先生喘息、绑匪击碎玻璃、警察询问吾先生⋯⋯一共14个镜头,全部都是无声的,不仅没有音乐与对白,甚至音效都没有。导演用这种声音的“留白”方式极好地刻画出这一瞬间吾先生的内心状态。而观众也通过声音的特殊处理与吾先生有了身临其境、心意相通的感受。这种用声音营造的“参与感”也是视听语言纪实化的重要表现。导演对京剧曲乐的使用,也增添了北京城市氛围的营造,增加了影像的纪实感。

SHAPE \* MERGEFORMAT

 影片在事件角色身份上的转化,增强了纪实感  

“吴若甫绑架案”的受害者———著名演员吴若甫在《解救吾先生》中并没有饰演自己,而是饰演了营救自己的警察形象,导演丁晟对吴若甫的大胆起用,表明了他对于案件真实性还原的决心,以及为了实现自我追求的艺术真实。巧妙地利用吴若甫饰演警察这一方式,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既真实又虚构的故事情节之中。吴若甫作为案件的受害者,在片中却成为拯救者,这样避免了吴若甫饰演自己带来的表演的局限,也避免了他出演自己被绑架案件的哗众取宠嫌疑和娱乐大众的嫌疑。剧中的吴若甫饰演警察曹刚,在片中构成了一个全知视角,成为一个保驾护航的角色。在身份的转换和角色代入的过程中,也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,这部电影改编的真实事件的背景,警方营救行动的不易,吴若甫成功活下来的皆大欢喜结局的来之不易。

 影片中对明星身份的消解,增强纪实感 

导演丁晟也利用巧妙的互动,将真实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影片的艺术真实建构中,除了实现艺术真实的表达效果,也能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融入实现消费现实的娱乐效果。如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安慰情绪崩溃而大哭的小窦说“你看过哥的演唱会吗”,小窦哭着说“上次你开演唱会的时候,我都没抢到票”,对刘德华的真实身份做出了喜剧的消解。再如,刘烨饰演的警察邢峰在剧中不断接到妻子的短信和电话,观众知道了邢峰家中有个等待父亲回家的儿子存在。在影片埋下多个伏笔后,在影片的结尾处,吾先生被成功解救,邢峰与曹刚在迎着朝阳行驶中的车里接到了儿子的电话:“喂,诺一,这么早起来了。对不起,爸爸实在是太忙了。”再一次对刘烨的个人身份进行了娱乐化的消费。导演丁晟是想表达,剧中的演员在扮演相应的角色之外,他们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的情绪,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人,有着各自真实的生活经历,而“吴若甫绑架案”的真实与这些演员带到剧中的真实,共同构成了影片《解救吾先生》所要表达的终极的艺术真实,这也是丁晟对于犯罪警匪类型片所做出的另类表达和艺术拓展。


相关专业

编导戏文艺考专题

相关文章